“嫦娥之父”、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院网站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 近照 (此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欧阳自远,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籍贯江西上饶。
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家协会荣誉会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参加和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提出铁陨石成因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线照射历史理论和地质体中宇宙尘的判断标志提出地球核转变能演化模式,补充并发展了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模式与理论论证中国K/T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并证实新生代以来6次巨型撞击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的观点论证组成地球原始物质的不均一性、地球两阶段形成与多阶段非均变演化及对成矿与构造格局的制约,提出类地行星的非均一组成与非均变演化的理论框架。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是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代表作有《吉林陨石综合研究》、《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演化》、《月球科学概论》和《天体化学》。 1978年地下核试验综合地质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5年获“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版权声明:本站整理转载自中国科学院网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联系速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