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欧阳望族,名人辈出。唐有号称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宋有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篛过欧阳氏继承家族遗风,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世代书香。正如宗祠楹联所书:孝友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起人文。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皇帝下诏有司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正统元年(1436年)又敕提督广东学政按察司官,每乡里俱设社学,择立师范,明设教条,以教人子弟。就在此期间,篛过欧阳氏第四世祖欧阳思仁以军籍贻谋,建立社学于祠侧,为子孙奋发之计。于是,欧阳景熙遂以髫年入泮,开该族文明之运。嗣后,东升、应科、恒照相继以明经出仕,而国学乡学之选则指不胜屈,百余年间彬彬称盛。(录自康熙四十五年欧阳明万《篛溪欧阳氏族谱序》)。所谓“以军籍贻谋”,就是当时欧阳思仁在南雄守御千户所承应差使,置有军租三百石,军塘一口,军园一片。思仁归里后,即以所置产业,刻意经营,兴办社学。可谓深谋远虑,功垂后代。
欧阳思仁生于元至元戊寅(1338年),他创办社学大约在明初。在南雄来说,篛溪社学是办得较早的。
到了清代,社学式微,私塾兴起。篛过欧阳氏家家户户按丁筹集办学基金,以基金生息,保障办学费用。全村办了9间私塾,欧阳氏子弟一律免费入学。每年还选拔学习成绩优秀者送州县考取秀才。
于是,篛过村读书之风大兴,篛过书房声誉鹊起,可谓书房林立,书声琅琅。各书房门联尤其引人注目,有云:“黄卷青灯为好友;清风白月作良朋。”有云:“士子攻书,十载寒窗灯火苦;儒生及第,一朝魁榜姓名香”。有云:“耕读两途,读可荣身耕可富;勤俭二宇,勤能创业俭能兴”。
兴学育才,人文蔚起。明清时期,篛过欧阳氏人才辈出,代有闻人。康熙五十四年,翰林院检讨、韶石李休顿作《篛溪欧阳氏族谱序》极赞该族人才济济:“且见其族在庠与考者,不下数十人,未尝不叹其族之人文最盛也。”查诸志谱,凿凿可证。
《直隶南雄州志》载,明清(至道光四年)两朝, 篛溪欧阳氏有:
举人六名:
欧阳通,明天顺三年府学经魁;
欧阳明万,清康熙己酉举人,任永川知县,升邠州知州,调新宁知州;
欧阳树,乾隆己卯举人,历任直隶肃宁及安徽大和、蒙城知县,署江防分府;
欧阳梧,乾隆丁酉举人,任吴川教谕;
欧阳荫,乾隆癸卯举人,任中城兵马指挥;
欧阳彬,乾隆己酉举人,任广西贺县知县。
贡生28人:
欧阳选、 欧阳举、 欧阳忠、 欧阳照、 欧阳梦修、欧阳嗣修、 欧阳孔修、
欧阳霖雨、欧阳羽文、欧阳长春、欧阳国琛、欧阳潽、 欧阳灏、 欧阳植、
欧阳梅、 欧阳德元、欧阳立魁、欧阳诗、 欧阳鉴、 欧阳今玺、 欧阳枢、
欧阳柱、 欧阳钧、 欧阳睿、 欧阳骥、 欧阳绪、 欧阳铭、 欧阳林。
还有杂科:欧阳元、欧阳丰;
例贡:欧阳绣、欧阳三捷;
例监:欧阳炳、欧阳娄、欧阳箕;
例选:欧阳谟。
至于州县庠生,历代计有近百。
世代书香之家也不少:
举人欧阳树是八代书香,其中一代举人,一代贡生,六代庠生。
欧阳士湛六代书香,其子振亨太学生,曾孙今醇授登仕郎,裔孙尚玉例授奉政大夫,尚珊例授登仕郎。
欧阳箕三代书香,本人是例监,辟举任布政司知事;其子恩贡,任广西盐课提举使;其孙增生,敕授连州副使。
列于名宦者有:欧阳霖雨。文苑名士欧阳尚寰,字文府,郡廪生,有诗文著作《莲阳游草》、《懒云集》、《珠江游草》二卷。
还有列于孝友者有欧阳林(今园)。列入乡贤者有欧阳灏(士颖)。欧阳大谟亦以孝义著称。
民国初年,有活跃于军政界的欧阳汝玺。宣统二年(1910年),欧阳汝玺在官立南雄地方自治研究所最优等毕业。民国三年(1914年)赴京考取第一届县知事。历任江西赣北委员,福建省高等顾问,湖北夏口地方审判厅推事,西北军第59军第一师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版权声明:本文依《篛溪欧阳氏族谱·序》及《直隶南雄州志》等相关史料整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联系速删。